日常生活

那遠去的學費喲

更新時間:2018-03-19 12:26:21 來源:www.vvv-eee-multi-tld-no-pending.com 編輯:本站編輯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
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 公眾微信號 “幾時要是不用交學雜費就好了!”小時候,我曾經(jīng)癡人說夢般地天真地想。工作了,我當老師了,也向學生收取書費了,這一交一收中的滋味我是體會遍了。如今,黨和國家的政策好了,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不用交書雜費了,這前后一對比,就生出了些許感慨,有了傾訴的欲望,不吐不快。
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,我家里兄弟姐妹四個都在念書,雖然每一學期的書費只3元、5元,但在那個一分錢買口針,三分錢一個雞蛋的年代,以元為單位的錢就是個大數(shù)目,況且我家的學費還要再乘以四呢?一到開學,我們兄弟幾個就淚汪汪地守住父母要書費,也不管家里拿不拿得出來。結果往往是賒一些,交一些。記得有一期開學我的書費又賒賬了。臨到許下的日子家里又沒錢交,一上課,老師就讓我把新書交上去,說是什么時候交書費就什么時候把書再領回去。我一委屈,就跑回家大哭。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沒有課本的日子里,老師上課我就聽,布置作業(yè)了便就著同學的書抄題目,直到母親把書費送到學校。好在自己還知道用功,倒也不影響什么。
為了能多從生產隊上掙些工分,年底算平衡賬時多得幾個錢交書錢,我家從隊上領回一頭水牛包喂養(yǎng),年底牽到隊上評分,養(yǎng)得壯,就能得1200分。放牛的任務是三哥的。清晨起來,牛就要趕到山上去放,為了不影響上學,三哥出門時背一個背簍,帶一把刀,牛吃草他就割草。割滿一背簍牛草時,牛也差不多吃得個半飽,于是就匆忙把牛往欄里趕,再扒上口飯一陣小跑去上學。放學回來,三哥再從早上父母交待的地方把拴在路邊的牛牽著放一放,然后再回家。
后來我們讀的年級越高,學費就越往上漲,學校遠了又都寄宿,家里負擔就愈發(fā)沉重,開學一次性交齊書費的日子幾乎沒有。個中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。
1995年,我終于熬畢業(yè)了,來武陵源當老師了。自己不交學費了卻又攤上了收學費的任務。九十年代中期的武陵源農村并不富裕,農村人送孩子讀書似乎和我當年一樣難。學校收費任務很重,于是就分解到各班,班主任領頭,帶領幾個跟班教師共同承擔本班的學費收繳任務。一學期終了,沒有收齊的費用幾個人分攤,從大家的工資中扣除。于是,平時一放學,我們就相伴去學生家里收學費。其間與家長發(fā)生爭執(zhí)的時候常有。那時,我們收上來的學費有時是稻谷、是菜油、是豬崽、是苧麻等等一切可以換成錢的東西,當然收到的還有人們對老師、對學校、對社會的怨恨,失去的是老師應該得到的尊敬和讀書人的斯文。
直到二十一世紀初,隨著改革開放逐漸深入,黨帶領人們全面奔小康,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,特別是武陵源乘改革的東風,旅游事業(yè)蓬勃而起,以旅游為支柱產業(yè)也迅速帶動了特色農業(yè)、特色養(yǎng)殖業(yè)、家庭旅館、農家樂等新興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大河漲水小河滿,國家富裕了,人們的口袋也就充實了。如今,在全省對九年義務階段學生實行“兩免一補”的時候,武陵源區(qū)又在全省率先對該階段的學生實行了“四免一補”政策,免除了學生的學雜費、課本費、作業(yè)本費、教輔資料費,還對農村貧困學生補助了生活費。學生不用交一分錢就可以讀書了,長期壓在人們頭上的負擔沒有了,老師們也松了一口氣,再也不用為學生墊學費了,家長、學生對老師又親了,尊敬了。
如今每學期開學,學校醒目位置扯起的“農村種田不交稅,學生讀書不繳費”的鮮紅巨幅標語讓人看起來振奮不已,也讓人感慨不已。那遠去的學費喲,那令人辛酸的學費!
. (作者系武陵源區(qū)教育局干部)
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

  免責聲明: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,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編輯或轉載稿件,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。其原創(chuàng)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(jīng)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分享到:

復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