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常生活

穿越戰(zhàn)火硝煙的人性之光

更新時間:2018-03-19 12:27:03 來源:vvv-eee-multi-tld-no-pending.com 編輯:本站編輯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
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 公眾微信號 讀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《尋親》,我流了好幾次淚。很長時間沒有被作品如此感動了。所以,在閱讀了太多的粗制濫造的作品而對當下長篇小說有些失望后,不禁為之心頭一震,久久沉浸在發(fā)現(xiàn)一部好作品的喜悅中。作者行云流水的敘述,既柔腸百結(jié)、肝腸寸斷,又豪邁激越、蕩氣回腸。
《尋親》是一部紀實長篇小說。小說中,除了何樹林、張士清、朱丹紅等幾個人物是虛構(gòu)外,其余十多個人物在生活中都實有其人。這就使小說有了一種根與泥土的貼近感。我知道,寫紀實小說的目的,一是為了好看,二是為了規(guī)避一些風(fēng)險,但也容易混淆視聽,真假莫辨。好在《尋親》這部紀實長篇小說,講的是一個普通家庭的傳奇,沒有牽扯到太多的、必須經(jīng)過考證核實的歷史大事和人物。這樣,作為紀實,有了更多的可讀性。作為小說,有了更多的藝術(shù)發(fā)揮空間。相得益彰。
《尋親》以第一人稱的手法,講述了“我”一家三代人大半個世紀的人生傳奇。故事從上世紀的三十年代長征寫起,一直寫到2005年,時空長,跨度大,涵蓋廣,一個國家的命運、一個紅色政黨的命運和一個家庭的命運,在這樣的時空和跨度里息息相關(guān),血脈相連。1934年,生活在湘西大山深處的“我”奶奶殷成福和爺爺侯昌仟帶著一家九口,跟隨賀龍長征。長征及長征后的兩三年時間,一家九口,犧牲的犧牲,流散的流散,失蹤的失蹤,回家的回家,充滿了兇險和傳奇。但是,無論犧牲、流散,還是失蹤、回家,這個可親可敬的紅色家族,在為國家命運前赴后繼時,始終沒有忘記骨肉親情,始終在尋找那些在戰(zhàn)爭中失散的親人。義無反顧。鍥而不舍。杜鵑啼血。在漫長的尋親過程中,一個家族的紅色家史被一頁頁翻開,一個家族的悲歡離合被一幕幕上演,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輝煌歷程被一次次重現(xiàn),一個民族的人性之光和一個國家的民族之魂被一抹抹升華。那些感動的人,那些感動的事,都在我們一次次悲愴的淚水里,浮現(xiàn)出家仇國恨、鐵血民魂、生死親情。大起大落。大悲大喜。大愛大恨。
這不但是一次又一次骨肉親情的尋找,也是一次又一次民族精神的尋找。
這不但是一回又一回家族命運的記憶,也是一回又一回國家命運的記憶。
我們的家庭,我們的黨,我們的國家,我們的民族,都是在這樣一次次的尋找里找到了根,找到了路,找到了前進的方向和力量。
相信,這部《尋親》,會讓我們所有的人收獲感動。
(作者系著名作家,文學(xué)批評家,第五屆魯迅文學(xué)獎及第七、八屆茅盾文學(xué)獎評委,中國作家協(xié)會創(chuàng)作研究部副主任)
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

  免責(zé)聲明: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,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編輯或轉(zhuǎn)載稿件,內(nèi)容與相關(guān)報社等媒體無關(guān)。其原創(chuàng)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(nèi)容未經(jīng)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(nèi)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。
分享到:

復(fù)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