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常生活

剪貼之東

更新時間:2018-03-19 12:37:59 來源:vvv-eee-multi-tld-no-pending.com 編輯:本站編輯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
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 公眾微信號

  數(shù)十年采集剪貼而不輟,此人生一大樂事也。
  少時入學,念過私塾的父親耳提面訓:讀書貴在勤學、勤記、勤寫、勤積累,所謂滴水盈池,抔土為山,終能成大器者。
  我之采集剪貼,始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。一天,偶在鄉(xiāng)間木樓裱壁報紙上發(fā)現(xiàn)《羊城晚報·花地》副刊的一篇散文,甚美,欲抄無筆,遂用刀子切割下來,夾在書中。如此積得多了,就將這些雞零碎的紙片貼在一個本子里,久而久之,便成了一本厚厚的剪貼大書。
  采集資料,貴在有心、堅持。數(shù)十年來,我已積習難改,就是人到哪里,眼睛盯到哪里,剪刀跟到哪里,只要自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就不惜一切剪裁下來。這些文字,散見于墻壁、車站、路邊、公共場所,特別是火車上,顧客下車,遍地報紙,夠你檢索。最感興趣的是廢品收購站,我常常跟老板套近乎,或施以紙煙通融,得許在舊報紙堆里翻閱,往往滿載而歸。所采資料,大到小說、散文,小到詩詞格言,凡時事政治、生活常識、時尚話題、前衛(wèi)言論、往事回憶、歷史論著等,皆成剪下目標。一些精彩報紙副刊,則整版裁割,分集裝訂。
  我酷愛文學,對美術、攝影、書法作品亦情有獨鐘,凡遇此類作品,剪刀決不放過。我甚至專門剪貼了一大本報刊花邊、副刊花飾圖案集。
  資料浩繁眾多,收集固然費神,而拼貼就是一門頗具匠心的細活了。先要用剪刀修邊,再據(jù)內(nèi)容分類,然后依紙片大小反復對接妥貼,方可涂漿糊拼貼,說穿了這是一種編輯藝術。集子封面還要取書名,作相應的裝飾。還要編頁碼、寫目錄,這樣的剪貼書快者大約五六個月、慢者大半年就可集成一本。閑暇之時,獨自躲進小樓,逐頁細品,樂在其中。
  算起來,文革十多年中,我的剪貼集子不下十數(shù)本,可惜八年“內(nèi)專”時期,被縣公安審查組悉數(shù)查抄,并以保存“封資修”反動黑貨而受到嚴厲警告打擊。所幸的是,我在緊要時刻,冒險收藏了幾本,計散文集《拾穗集》一冊、美術作品集《花海》兩冊,以及尚未完工的《學海拾貝》一冊。在這些集子中,不乏精品力作,比如馬國征的《梅花禮贊》、楊悠的《韶山的節(jié)日》、謝璞的《珍珠賦》等;美術作品有油畫《列寧1917年在涅瓦河畔》、油畫《高爾基》、油畫《毛主席去安源》以及文革時期的一些珍稀的政治漫畫等。
  進城后,我的剪貼熱情一直到今天仍沒有減弱。不過,我收集資料的范圍已大大拓寬了,諸如城市建設、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、民族民俗、旅游信息、文化產(chǎn)業(yè)、歷史研究、項目策劃、世界建筑等,成了我現(xiàn)在剪刀下所捕捉的全新內(nèi)容。這些年我一次次站在政協(xié)講壇上充滿底氣地參政議政,發(fā)表言論,并一次次引起反響,一些朋友就不負責任地說金大俠是“天賦”所致。我說非也。其實,我所闡述的許多觀念、思想、及創(chuàng)意性建議,無不得益于我長期的知識積累。有人往往只看到英雄胸前的勛章,卻不知道英雄背后流的淚水與血汗。明代陳繼儒在《讀書鏡》中說:“未讀盡天下之書,不敢輕議古人?!辈粚W無術、胸無點墨的人,何有底氣而言?清代名人金纓有句格言,叫“天地間第一人品,還是讀書”。
  每當我想起這句話,就禁不住熱血沸騰,不敢稍有懈怠。這里,我想告訴渴求知識的朋友們:試試看,拿起剪刀吧!

[下期預告:書的力量]

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

  免責聲明: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,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編輯或轉載稿件,內(nèi)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。其原創(chuàng)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(nèi)容未經(jīng)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(nèi)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(nèi)容。
分享到:

復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