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常生活

觸及心靈的旅行

更新時間:2018-03-19 12:26:48 來源:vvv-eee-multi-tld-no-pending.com 編輯:本站編輯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
張家界旅游網 公眾微信號

藝術是友誼的橋梁。作為世界性的語言,藝術傳遞著世界各民族最深刻的價值觀和最強烈的渴望。2011年5月1日至5月4日,在綿綿的梅雨季節(jié),經中國駐美大使館舉薦,國家民委邀請,世界藝術家體驗組織(World Artists Experiences)主席貝蒂·麥肯金斯(Betty. McGinnis)女士和約翰·麥肯金斯先生踏上中國的土地,在廣西和貴州開始了他們賞心悅目的體驗民族風情文化之旅。
  黃洛瑤寨是貝蒂·麥肯金斯主席一行體驗廣西民族風情的首站,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龍勝各族自治縣城東和平鄉(xiāng)的桑江岸邊。全寨60戶人家,400余口人,全都姓潘,全是瑤族。因為該寨瑤族喜歡穿紅衣,故稱“紅瑤”,被譽為“桃花林中的民族”。紅瑤有世代相傳的蓄發(fā)、護發(fā)秘方。從十二三歲開始蓄發(fā),長到一定長度后,再將長發(fā)剪下來珍藏,所以黃洛紅瑤以“紅衣長發(fā)”聞名于世。2011年5月1日上午,在廣西民委吳代慧副主任的陪同下,貝蒂和約翰興奮地敲起掛在木板壁上的銅鼓,約翰更是興奮地自扮起“新郎”,戴上瑤錦,系上紅花,背起“新娘”,跳起圓圈舞,實地體驗了地地道道的紅瑤婚禮。在離開黃洛瑤寨的車上,作為主要接待人的我掃了一眼約翰的記事本,他寫下了“Got Married”﹙結婚了﹚。
  小黃村是貝蒂·麥肯金斯主席一行體驗貴州民族風情的次站,位于貴州省黔東南州從江縣高增鄉(xiāng),全村765戶,3340余人,絕大部分為侗族。小黃村是侗族大歌的發(fā)源地,被譽為“侗歌窩”,娃娃們是先會唱歌后會說話,村里八十多歲的歌師吳大安曾受到毛主席、周總理的接見。1996年,小黃村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“中國民間藝術之鄉(xiāng)”。2011年5月1日下午,貝蒂一行在黔東南州趙至敏副州長等陪同下,來到小黃村中心的侗歌廣場體驗侗族大歌。夕陽余輝中,約翰、國家民委國際司王泉利司長和侗族的少男少女們一起“行歌坐月”,少、青、中、老四代歌手一起用多聲部侗歌聯唱。此情此景,深深地震撼了美國客人的心靈。美國客人當即邀請侗歌手們隨中國民族博物館承辦的“多彩中華”民族服飾展演團訪問美國,向美國民眾展演貴州從江原生態(tài)的侗歌之美。
  2011年5月2日中午,貝蒂一行歷經長途跋涉,來到貴州省雷山縣達地鄉(xiāng)上馬路苗寨,體驗當地苗民保護苗族文化的自覺性。上馬路苗寨博物館現是中國民族博物館的分館。因為一個招龍節(jié)神話,一件百鳥衣,村民們出工、出力、出木頭、出磚瓦、出資金建立了一個世界上最小的村級博物館,并被列入聯合國資助的試點項目。在村口,貝蒂一行喝下苗家攔門酒;在山腰,貝蒂一行體驗招龍節(jié)祭蛙神儀式;在稻田里,貝蒂一行體驗最原生態(tài)的稻田長桌宴,大口吃牯藏肉,大把吃糯米飯,大碗喝甜米酒。約翰先生從上馬路苗寨收藏了一塊石頭,一片青瓦。貝蒂主席則贈給上馬路苗寨從美國帶來的花種。趙至敏副州長總結說:“我們種下的是美麗的種子,收獲的是中美的友誼!”
  離開貴州時,貝蒂主席深有感觸地說:“這是我一生不會再有的體驗之旅,它是如此深切地觸及我的心靈!”
(本文作者為張家界人,現供職于中國民族博物館。——編者)

張家界旅游網

  免責聲明: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,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,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。其原創(chuàng)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分享到:

復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