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游資訊

話說洪江的古商城

更新時間:2018-03-19 13:54:45 來源:www.vvv-eee-multi-tld-no-pending.com 編輯:本站編輯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
張家界旅游網 公眾微信號 洪江歷史悠久,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活動,距今已有三千年文明歷史。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絢麗多彩,遺存十分豐富。區(qū)內二街、三街片區(qū)完好地保留有明、清、民國時期的寺院、古廟、會館、錢莊、商號、洋行、作坊、店鋪、妓院、厘金局、報社、煙館等遺址,具有較高的歷史、科學、藝術價值和旅游開發(fā)價值。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(guī)劃領導小組成員、省政府參事弘征,為其冠名:“洪江古商城”。

  洪江自古是驛站,是商埠。夏為荊州之地,周末隸于楚,秦為黔中郡,漢為武陵郡鐔成縣,唐屬朗溪縣,宋置洪江砦,元設巡檢司,明設洪江驛,清置洪江鎮(zhèn)。民國稱會同縣洪江市,后設湖南第七、十區(qū)行政督察專員公署,抗戰(zhàn)時省政府洪江行署在此設立,轄六、十兩個專區(qū)。解放后,又置洪江市,以后建制更迭頻繁。

   歷史的動蕩和戰(zhàn)亂,造就了洪江古商城的發(fā)達不衰。明代嘉、隆之季,正值資本主義萌芽之初,商品經常初具雛形,商城規(guī)模也逐漸擴大,形成了“七沖八巷九條街”的格局。全城3.76萬人,經商者就有1.5萬人。清康熙1687年,著名文人王炯在《滇行日記》中記載了“煙火萬家,稱為世鎮(zhèn)”的洪江,以“商賈駢集,貨財輻輳,萬屋鱗次,帆檣云聚”的水陸交通便利,以及洪江風水福地的魅力,吸引了全國二十多個省的商賈游客和流寓之人紛至沓來。行商流動,來往返復,坐商久居,子孫繁衍,各成幫派。商客們?yōu)槁?lián)絡族誼鄉(xiāng)情,維護同鄉(xiāng)利益,便開始設立會館。以江西會館、微州會館、福建會館、黃州會館、寶慶會館、辰沅會館、七屬會館、貴州會館、衡州會館、湘鄉(xiāng)會館為代表的“十大會館”統(tǒng)領商界,不僅承擔了經濟組織的職能,而且還代替了政權組織的作用,這一現(xiàn)象引起了國內外專家的好奇和研究。

  古商城共保存有明、清古建筑(窨子屋)380多棟,總面積達50000多平方米。窨子屋青瓦灰墻,閣樓飛檐,按井字型排列,大多為兩進兩層或兩進三層,主人皆為豪門貴族,富賈商人。慶元豐、肖恒慶、陳榮信、徐榮昌等“八大油號”所創(chuàng)的洪油品牌富甲一方,馳名海外;散落于商城內的60余座宮、殿、祠、寺、廟、院、堂、庵和串連在一起的17家報社、23個錢莊、34所學堂、48個半戲臺、50家妓院、60家煙館、80家客棧、上百個作坊、近千家店鋪各顯神奇,確如一幅直觀的明、清、民國社會市井全貌的“清明上河圖”,一本了解資本主義萌芽歷史的形象教課書,一座集政治、軍事、經濟、宗教、文化史料大全的活性博物館,被有關專家譽為:“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活化石”。

  古商城以集散洪油、木材、鴉片、白臘聞名于世。在這里,華夏民族,“北人南遷”驛道可尋;石雕石刻,碑坊石獸隨處可見;賢士名流、軍政人物各逞風流;山城風水“河山太極圖”神奇壯觀;青石古巷形若網絡,狀似迷宮,切實不負“七省通衢”、“西南大都會”、“小南京”、“湘西明珠”之美稱,引起了新聞媒介、各方專家的關注。



  洪江古商城的形成

  沅、巫二水流經洪江,為洪江商埠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水上運輸條件。
  沅水始于貴州,匯納黔東南和湘桂邊陲許多河流,經洪江,入庭,貫長江;巫水源至城步,匯集沿途大小溪流,過綏寧、會同,由洪江注入沅水。在交通十分閉塞
的舊社會,沅水成了連結湘黔邊陲與長江下游廣大地區(qū)的交通紐帶。
  沅水上游和巫水流域大片土地,雨量充足,資源豐富。這里盛產的木材、桐油,是長江中下游人民生產、生活的必需物資。這些物資,以水運之便,皆聚集洪江而后
外運常德、長沙、武漢、上海以及贛、粵、蘇、浙各埠;這些地方的日用產品,又由沅水而上運集洪江,再散銷至滇、黔、桂和湘西地區(qū)。加之洪江河面寬闊,港塢優(yōu)良,來往船只便于停泊,洪江遂成為當時來往物資的重要集散地。
  洪江商埠的形成尚無確切史籍可考。據(jù)傳說,犁頭嘴(沅、巫兩水匯合處)為古時渡口,設有驛站。初為墟場,開設茶館、酒家、豆腐坊等經營小店。清康熙以后,洪汪日趨繁榮。據(jù)康熙二十六年(1687年)王炯《滇行日記》記載,洪江已是“煙火萬家,稱為巨鎮(zhèn)”。隨著商業(yè)貿易不斷擴大,洪江憑借水運的優(yōu)越條件,時而成為萬商云集,舟檣林立的繁華鬧市,使地處群山環(huán)繞之中的簡陋墟場,發(fā)展成為湘西重鎮(zhèn),曾被譽為“七省通衢”、“小南京”、“小上海”。犁頭嘴又是精華薈萃之中心,曾流傳著“漢口千豬百羊萬擔米,比不上洪江犁頭嘴”的歌謠。
張家界旅游網

  免責聲明: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,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,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。其原創(chuàng)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分享到:

復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