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游資訊

秋游天門山

更新時間:2018-03-19 14:02:51 來源:www.vvv-eee-multi-tld-no-pending.com 編輯:本站編輯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
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 公眾微信號

  土家老漢我名覃葛,今年七十又二了。人到了這把年紀,本來應(yīng)該在城里含飴弄孫,或者養(yǎng)花養(yǎng)鳥,或者下棋打牌什么的,但我一輩子勞動慣了,聽不得車子鬧,聞不慣尾氣熏,不喜歡燈紅酒綠的城市生活,跟兒女們商量過后,退休后我又回到我老家桑植縣利福塔鎮(zhèn)楊仕坪村了。如今72歲的我與93歲的父親覃德令老人相伴,舞點文,弄點墨,種點菜,養(yǎng)頭豬,亦耕亦讀,亦健亦康,不亦樂乎!
  時光如白駒過隙,忽一日,民國時代私塾先生出身的父親對我說:“我今年都九十三歲了,耕者有其田,食者有其肉,居者有其屋,天門山,我們土家人家門口的風(fēng)景,如不一游,此生遺憾啊!”
  此言讓我心里一顫。父親耕讀九十余年,一輩子粗茶淡飯,從來不向我提過分的要求,如今突生此雅興,作為獨生子的我何不趁此盡點孝心呢?
  于是,我便要求小兒子當(dāng)導(dǎo)游,大兒子承擔(dān)費用。兩個兒子的孝心讓我心里有了底,于是,93歲的父親,72歲的我,60歲的老伴,33歲的小兒子帶著9歲的孫女,我們這個21世紀的“四世同堂家庭旅行團”就開始天門山之旅了。
  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湖南省張家界市南側(cè)8公里處,海拔1518.6米,史志記載:三國永安六年(公元263年),嵩梁山千米峭壁轟然開,吳國君主以為開“天門”之祥瑞,始名“天門山”。我們從市區(qū)火車站旁的天門山索道站,乘坐形似銀線吊葫蘆的98個吊車,途經(jīng)57個支架,歷經(jīng)高差1279米,走完7455米的索道里程,終于到達云夢山頂。俯瞰山下火柴盒大小的吊腳樓,棋盤似的田疇,澧水河上撒網(wǎng)的漁翁,橫纏峭壁的鬼谷棧道,93歲的父親不禁吟出杜甫《望岳》的名句:“岱宗夫如何,齊魯青未了。造化鐘神秀,陰陽割昏曉。蕩胸生層云,決眥入歸鳥。會當(dāng)凌絕頂,一覽眾山小?!?BR>  作為土家族農(nóng)民詩人的父親一生飽讀詩書,且博聞強記,眼觀天門山美景,眉飛色舞地給我們大談天門山的神秘人物與隱逸文化:清道光年間《永定縣志》載:西漢良相張良愿棄人間事,“從赤松子游,邑中天門,青巖各山多存遺跡?!贝颂扉T,乃今天門山也;此青巖,乃今張家界黃石寨也;赤松者,乃神農(nóng)時雨師也!我恍然大悟,難怪天門山上多有赤松山、赤松峰、赤松巖,山下多有赤松坪、赤松溪、赤松橋了,難怪名歌星李娜要在天門山削發(fā)為尼,隱逸于滾滾紅塵之外了。天門山,原來是天門仙山啊!
  在父親的記憶里,天門山寺建于唐朝,歷經(jīng)千年的風(fēng)雨,如今不知尊容幾何?為了滿足九秩父親的心愿,我們四代土家人一同游覽了這個大湘西地區(qū)的佛教圣地。歷史越千年,唐朝的天門山寺,已經(jīng)難覓影蹤了,在原址上建立的新天門山寺,紅墻青瓦,重檐歇山,是典型的清式風(fēng)格。云中藏古寺,佛門清靜開,大殿前香煙繚繞,大殿內(nèi)佛香裊裊,我特意為兒女、為父親、為祖國請了三炷香,對佛祖三叩九拜后,我還許了三個愿。到底是什么愿呢?這可是我七十老漢的秘密,天機不可泄啊!
  從天門山寺出來,父親執(zhí)意要游鬼谷仙,探險鬼谷棧道。父親說鬼谷子是戰(zhàn)國時縱橫家的鼻祖,是步赤松子后塵在天門山修煉仙丹的神人,《永定縣志》記載他在鬼谷洞里研習(xí)《易經(jīng)》,心得皆用大篆刻于壁,以《捭闔策》行于世,并成就張儀和蘇秦兩個搞合縱連橫的大丞相。我們進入內(nèi),內(nèi)幽暗潮潤,似乎仙影幢幢,只覺一股股仙氣撲鼻而來,我側(cè)臉看到父親像小學(xué)生拜見校長一樣肅穆。從鬼谷仙入鬼谷棧道,過野拂藏寶,又過鬼谷兵盤,最后到鬼谷天塹,我們四代同堂家庭旅行團,真正感受到天門山之險、之奇、之神了。我想,大詩人李白寫《蜀道難》時,可惜沒游過天門山。否則,千古名篇開篇名言就是:噫噓呼,危乎高哉,天門之難,難于上青天!
  在天門山頂,我特意數(shù)了一下,“通天大道”有99道彎,“天梯”有999級臺階,我猜想,這條神奇“天路”上的99道彎與888級臺階不正是象征通往幸福生活的天路是曲折的,人生的旅途也是辛苦的,但前途絕對是光明的嗎?因為,93歲的父親、72歲的我和69歲的老伴同游天門山時,我們的共和國正好60華誕!國也,家也,和也;家也,國也,興也!

.

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

  免責(zé)聲明: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,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編輯或轉(zhuǎn)載稿件,內(nèi)容與相關(guān)報社等媒體無關(guān)。其原創(chuàng)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(nèi)容未經(jīng)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(nèi)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。
分享到:

復(fù)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