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家界景區(qū)

琵琶溪

更新時間:2018-03-19 12:12:01 來源:vvv-eee-multi-tld-no-pending.com 編輯:okzjj.com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
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 公眾微信號

(三)琵琶溪
    位于森林公園西部,為金鞭溪上游。景區(qū)以琵琶溪作中軸,為一狹長幽谷,景點在溪北成組展開,奇特古野。另一段自琵琶界沿山脊至朝天觀舊址,多山巒,沿線有夫妻巖、龍鳳巖等絕佳景點。
【金雞報曉】    自老磨灣北行400多米至田家臺,隔谷回首東望,一峰傲然挺立,狀如雄雞。尖嘴、圓頭、高冠、凸脖,昂首西向,對蒼穹引頸啼鳴。
【夫妻巖】  沿田家臺后坡石徑上行約400米,有一座依山而立的觀景臺。站立臺上,見對面200多米處兩峰相依,酷似一對夫妻并肩而立,五官俱全,面向東南。那峰頂?shù)臉淠净ú萸∷扑麄z的頭發(fā)、頭巾和頭飾,反襯出二人臉面白凈明晰。妻子嬌小,緊傍其夫,低眉含羞,竊竊私語;丈夫粗獷豪達,眉飛色舞,笑口張開,皓齒畢露,充滿幸福和滿足。眾多游客觀此景時無不驚嘆稱奇,以致廣泛傳說:觀賞后,新婚夫婦忠貞不渝,老年夫婦煥發(fā)青春,反目夫婦重歸于好。
【展卷橋】  老磨灣北面,一亭橋架于琵琶溪上。橋上有“展卷亭”,高20米,飛檐翹角,朱漆彩繪。橋下流水晶瑩清澈,兩旁松青竹翠。春鶯聲聲,夏風(fēng)習(xí)習(xí),秋云朵朵,冬雪皚皚。1982年5月著名作家沈從文到此觀光時,題“展卷”二字,意為千姿百態(tài)的畫卷從這兒展開,現(xiàn)碑刻立于橋端。
【望郎峰】    由展卷橋北上約600米,兩株高大的楓樹并立路下。透過楓樹遙望琵琶溪南面,一石峰卓立于眾峰之間,似一曲線分明的年輕女子正向西南引頸盼望。相傳其夫出征未歸,妻日夜在此等候,化為石峰。其前方石壁上有一圓透光,傳為此女望郎而穿。
【九重仙閣】  望郎峰北,隔幽谷西望,一巨大石壁,高聳云端,面寬達百米。壁受風(fēng)雨剝蝕,流痕網(wǎng)結(jié),與頂端參差不齊的峰石結(jié)合,構(gòu)成錯落有致的一幅壁畫:林木掩映的圍墻之內(nèi),樓臺依稀,池塘水榭,墻垣瓦梁,還有幾座吊腳樓,幾座寺廟,其間仿佛有人來往。雨天,云霧飄拂,樓臺墻垣若隱若現(xiàn),儼然海市蜃樓。
【長醉翁】  自鴛鴦泉左下琵琶溪,溪谷中幽篁夾道,鳥啼泉流。前行200多米有一密林覆蓋的小塊陸洲,其西南群峰間斜臥一石似人,面朝九重仙闕后山,背倚蒼峰絕壁。其造型似一醉翁,頭戴儒冠,雙目微閉,口略張,翹鼻短髭朝天,正睡得香甜。久望靜聽,微風(fēng)拂動樹葉,仿佛醉翁輕微的鼾聲。
【龍鳳巖·龍鳳庵】  在化香坡山埡南,有段山勢緊湊的龍鳳古道,兩邊石壁高聳,綠樹叢生。仰望右面壁頂,一座高約百米石峰酷似鳳凰,頭昂脖挺,頂有珠冠,雙翅微展,引頸西南,高瞻云天,似欲飛騰。隔谷相對,一峰頂部形似龍頭,昂首碧空,與鳳凰巖構(gòu)成風(fēng)飛龍騰之景觀。明代,由于此地“石壁峻峭,躍起臥龍之勢;山林翡翠,飛來仙鳳之形”,便在埡側(cè)修建龍鳳庵寺廟。清代曾7次修茸,規(guī)模達三進兩殿,面積1100多平方米。廟已塌毀,但峰巖雄姿如故。每當(dāng)云蒸霧騰,龍頭時動時靜,似在江海漫游;逢日麗風(fēng)和、百鳥鳴啼之時,鳳頭高昂林空,似在接受朝拜。
【三姊妹】  由夫妻巖觀景臺西南向登山,前行1200米左右,有3座石峰比肩而立,綽約多姿,靈秀嫵媚?!?a class="insidelink" href="http://vvv-eee-multi-tld-no-pending.com/cityinfo/15580531721.html" title="永定區(qū)">永定縣志》載:“三姊妹山,離城北七十里,三峰鼎峙,秀出云端,遙望若嬋娟狀。”山上林木蒼翠,遠眺似少女頭插玉簪,身帶環(huán)佩。若遇流云繚繞,淡霧漫谷,其峰更詭秘妖嬈。
【兔兒望月】  在三姊妹峰西千余米處,有座石峰,峰頂如兔,頭西尾東,翹首蒼穹。耳豎,嘴突,前腿粗短而屈就,似欲跳入月宮。雨天,兔入云海,三五月明,兔仰頭望月。
【朝天觀】  位于海拔1227.3米的朝天山,建于明代。觀內(nèi)碑刻稱:“伊古以來,各代雖有修建,然世遠年湮,朝天之山雖富,朝天之觀久廢。…‘康熙年間,有僧醒作,剪荊棘以登朝天,棲茅茨于土階。而觀始復(fù)其觀概焉。”是時廟址在山脊東頭。清乾隆十五年(1750),“朝天有僧自信,檀越募化”,移址于山脊西端,“廟修絕崖之頂,殿倚峭壁之巔”。山門楹聯(lián):“境擬蓬萊霞輝迥掛,界連霄漢瑞靄常旋。”碑刻還記載:“山以朝天名,意取乎仰容昊天也。”后經(jīng)嘉慶、道光、宣統(tǒng)年間先后修葺,規(guī)模大至三進兩殿20余間,總面積1900余平方米。從山門入,有長廊,三層梯臺皆有殿房。正殿居中供奉女媧娘娘,左右兩殿分別供奉地母娘娘和三霄娘娘,后殿供壓山祖師。還有觀音殿、藏經(jīng)殿等。此觀為夾層石墻環(huán)抱,門窗柱匾及神像座等皆巖石嵌砌而成,并雕飾重彩。民國末年,土匪盤踞,殿被毀。現(xiàn)存部分石墻和山門,有門遺址17個,殘碑42塊。

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

  免責(zé)聲明: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,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編輯或轉(zhuǎn)載稿件,內(nèi)容與相關(guān)報社等媒體無關(guān)。其原創(chuàng)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(nèi)容未經(jīng)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(nèi)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。
分享到:

上一篇:黃石寨
下一篇:月牙臺(腰子寨)
復(fù)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