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家界區(qū)劃

慈利縣(十六)

更新時間:2018-03-19 12:10:45 來源:vvv-eee-multi-tld-no-pending.com 編輯:okzjj.com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
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 公眾微信號

 

【王家坪村】 位于溪口鎮(zhèn)北部,東與甘堰鄉(xiāng)交界,西、南鄰坪坦村,北與陽和鄉(xiāng)交界。由第一、第二、第三、第四、第五、第六等6個村民小組組成。全村總面積2035.6畝,耕地面積439.1畝,早澇保收面積為100畝。全村森林覆蓋率為60%。全村地形較平緩,坪地較多。初級社和高級社時修建了2座水庫,3口堰塘,可灌溉面積300畝。由于多年失修,有效灌溉面積越來越少。主要物產有稻谷、油菜、柑桔、金秋梨、草莓、葡萄等。1999年全村糧食總產量300噸。村里交通條件較好,一條村級公路穿過全村大部分村組,目前只有2個組沒有通路。1973年村境內修建350千瓦電站一座,用電戶達100%。1996年由村委會出資修建有線電視站,電視入戶率達80%。1997年開通程控電話,入戶率40%。全村大部分飲用井水。1992年村集體捐工捐資修建村小學,校園面積l畝,建筑面積300平方米,有教室4間。主要姓氏有王、于、朱、張、宋、粟、廖等,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。全村有130戶,517人,其中男251人,女266人,其中勞動力242人。1999年全村總收入77.5萬元,人均純收入1640元。
【天橋村】 位于溪口鎮(zhèn)東北部,東與南山坪鄉(xiāng)大田村相鄰,南抵湖凹村和卓家山村,西鄰杜坪村,北邊與甘堰鄉(xiāng)馬安村相鄰。全村總面積13317.6畝,耕地面積681畝,水田294畝,旱澇保收面積112畝。森林覆蓋面積2710畝,宜林荒山面積7424畝。由大堰、軍山、亂草灣、楊家臺、河邊、沙嶺、舒家山、田坪、天橋溪等9個村民小組組成。枝柳鐵路從河邊組經過。全村地處偏僻,住戶居住相當分散,地形地勢極不規(guī)則。境內有兩條小溪,一條源于本村的毛坡山下,將村一分為二;另一條源于南山坪鄉(xiāng)的剪刀寺山下,是與南山坪鄉(xiāng)大田村的天然界址。自然條件惡劣,全村農民溫飽問題至今尚未解決。解放后,修了4口堰塘,解決了大堰、軍山、亂草灣等組部分灌溉問題。主要物產有稻谷、玉米、紅薯、油菜、黃豆等。村內交通落后,公路無法修通,有些山間小道,人畜行走都非常艱難。原始的刀耕火種的生產生活方式依然存在。1989年借款5萬元,架通了高壓線路。1993年又借款、集資架通了低壓線路,現(xiàn)有部分群眾用上了電。七十年代修建了村小學,巖木結構,有教室3間,現(xiàn)有學生19人。村內主要姓氏有朱、王、李、譚、張、劉、唐、鄧、黃等。全村150戶,517人,其中男296人,女221人,其中勞動力256人。1999年總收入74.2萬元,人均純收入1520元。
【雙峪村】 位于溪口鎮(zhèn)西南部,東鄰崗頭村,南鄰同盟村,西與金巖鄉(xiāng)紅聯(lián)村交界,北與金巖鄉(xiāng)南坪村交界。全村由陣坪、柏樹、前進、新屋、煙草灣、三仕峪、公家山等7個村民小組組成。全村總面積4144.5畝,耕地面積575.9畝,旱澇保收面積120畝。全村森林覆蓋率60%。全村地形較為復雜,兩山一峪一坪,山坡田地多。初級社修建大小水塘6口,有8畝面積,能灌溉農田100畝。主要物產有稻谷、玉米、紅薯、油菜、黃豆等。1999年全村糧食總產量385噸。村內交通不便,1995年投資3萬多元,投工2萬多個,基本修通金巖鄉(xiāng)雙峪村的公路,現(xiàn)有4個村民小組通路。1979年投資4萬多元架通4公里的高壓線路,現(xiàn)有138戶用上了電。1972年投工修建了村小學,校園面積4畝,建筑面積500平方米,有教室4間。村內主要姓氏有李、吳、朱、楊、曾等,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。全村140戶.558人,其中男278人,女280人。1999年全村總收入97萬元,人均純收入1615元。
【白巖村】 位于溪口鎮(zhèn)中南部,東鄰湖凹村,南鄰丁周村,西鄰長潭村,北鄰杜坪村。由蓑衣灣、王家院子、向家灣、白巖角、六豆沖、胡家院子、磨坊溪、青巖峪、陳家田、周家山、大賦予、竹沙田、少灣溪等13個村民小組組成。全村總面積9733.2畝,耕地面積934.5畝,旱澇保收面積150畝。全村森林覆蓋率為50%。全村地形較為復雜,以旱地、坡田為主。在六十年代后修建小塘壩9座。在干旱嚴重時,豐收無保障。主要農作物有水稻、玉米、紅薯、大豆、花生、油菜等。1999年糧食總產量505噸。村里交通不甚發(fā)達,僅一條簡易公路穿過5個村民小組。1985年,村自籌資金3萬元架通了電線。近年來,絕大部分村民利用山區(qū)豐富的泉水資源,埋設管道,用上了自來水。1963年,村民捐工捐資修建了村小學,校園面積5畝,建筑面積350平方米,有教室4間。村里主要姓氏有胡、朱、王、彭、趙等,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。全村185戶,811人,其中男415人,女396人,其中勞動力488人。1999年全村總收入130萬元,人均純收入1610元。
【立功村】 位于溪口鎮(zhèn)西南部,東鄰里仁村,西鄰和愛村,北抵長潭村,南與崗頭村交界。由桃樹塔、油榨峪、高公山、上庹家坪、下庹家坪、向公坪、立功坡、水峪、廟崗、蔣家崗等10個村民小組組成。全村總面積7417畝,耕地面積764畝,旱澇保收面積220畝。全村森林覆蓋率為25%。全村地處九渡溪中下游,位置偏僻,境內兩大峽谷形成小溪,中部由九渡溪隔斷,能利用溪水灌溉農田150畝。解放后,修山塘7口,水面5畝,現(xiàn)全村有效灌溉面積170畝。主要物產有稻谷、玉米、紅薯、油菜、黃豆等。1999年,全村糧食總產量480噸。村內交通不發(fā)達,全村沒有通公路,且山路蜿蜒曲折。村里在80年代自籌資金架設電線,使全村農戶用上了電。有的農戶利用溪、塘的自然落差,埋設管道引水,用上了自來水。村內文化設施落后,村學校是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條件甚差。經村支兩委多次努力,籌資2000余元,于1999年進行了整修。學校占地面積10余畝,建筑面積5畝。主要姓氏有朱、李、吳、蔣、徐、陳、唐等,村民均為土家族。全村204戶.671人,其中男358人,女313人,其中勞動力465人。1999年總收入109.2萬元,人均純收入1590元。
【同盟村】 位于溪口鎮(zhèn)南部,東鄰茅坡村、溪鄉(xiāng)金竹村,西鄰金巖鄉(xiāng)紅聯(lián)村,北抵崗頭村,南與金巖鄉(xiāng)樂豐村交界。由茅坡、南家灣、雷家凸、石家山、轎子峪、余樹埡、大堰、白楊埡、彭家榔、洪家峪、楊家峪、九條嶺等12個村民小組組成。全村總面積9480畝,耕地面積1148.4畝,旱澇保收面積146畝。森林覆蓋率為40%。全村地形極為復雜,處高寒地區(qū)。1958年,全村修骨干塘1口,小堰塘5口,有水面7畝,能灌溉農田315畝,旱澇不能保收。水利設施缺乏,農業(yè)生產產量極不穩(wěn)定。主要物產有水稻、玉米、紅薯、黃豆、油菜等。1999年糧食總產量663噸。村內交通極為不便。1997年列為扶貧村后,國家投資4萬元,修了一條長4公里的簡易公路,路基窄,收益不大,目前全村仍有9個村民小組不通路。全村人行小道陡險狹窄,行走極為不便。1982年全村自籌資金5萬元,基本架通電?,F(xiàn)有15戶,46人因住得偏僻還未用上電。村里文化設施落后,1974年村集體捐工捐資修建校舍一棟,校園面積4畝,建筑面積800平方米,有教室8間。村里主要姓氏有吳、楊、李、張、陳、肖、汪、孟、鄒、莊等,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。全村有232戶,876人,其中男441人,女435人,其中勞動力408人。1999年總收入158.5萬元,人均純收入1560元。
【杜坪村】 位于溪口鎮(zhèn)東北部,東鄰天橋村,南抵湖凹村、白巖村,西鄰新街居委會,北鄰甘堰鄉(xiāng)。由田灣、易家、張家、王家、許家、康溪、李家、莫家、樓房、中坪、杜家、橋邊、仕埡、斗立、九條等15個村民小組組成。全村總面積12438.8畝,耕地面積1250.2畝,旱澇保收面積300畝。全村森林覆蓋率為50%。全村地形較復雜,有坪有山,山、田各半。境內有兩條小溪,可灌溉農田400畝。解放后,高級社新修水庫1座,山塘6口,現(xiàn)全村有效灌溉面積550畝。主要物產有稻谷、玉米、紅薯、油菜、花生等。1999年全村糧食總產量660噸。村內交通不甚發(fā)達,有8個村民小組通公路,7個組不通公路。全村只有一戶因住處偏僻沒有用電。1997年,全村用膠管引山泉水,現(xiàn)有85%的農戶用上了衛(wèi)生水。村里文化設施比較落后,1993年洪災沖毀學校后,村委多方籌資和村民捐資,共籌資金6萬元,新修學校一所,占地25畝,建筑面積550平方米,并建起了圍墻。主要姓氏有杜、莫、朱、張、彭、李、易、楊、王等。村民大多數(shù)為土家族。全村385戶,1294人,其中男682人,女612人,其中勞動力685人。1999年總收入200萬元,人均純收入1650元。
【崗頭村】 位于溪口鎮(zhèn)西南部,東鄰里仁村、立功村,西鄰雙峪村,北鄰云桂村、和愛村,南與同盟村接壤。由巖浪頭、下堰塘、中堰塘、上堰塘、湖洲坪、李家坪、大頭垴、巖子崗、內楓香崗、外楓香崗、崗頭、芭蕉灣等12個村民小組組成。全村總面積4367.7畝,耕地面積1024.6畝,其中水田725畝,旱地132畝。全村地處偏僻,四周低山環(huán)繞,九渡溪穿越全村,形成一大峪谷,有一條水渠引水灌溉溪流兩岸300畝水田。由于1998年7月23日洪災,將三條水渠基本沖毀,現(xiàn)已修復了一條,有兩條至今未能修復。村里有山塘12口,水面近10畝。主要物產有稻谷、玉米、紅薯、油菜、小麥、花生、黃豆、水果等。1999年全村糧食總產量543噸。村內交通不甚發(fā)達。1998年村民自籌資金9000元修了一條通往云桂村長約3.5公里的簡易公路。從崗頭村通往和愛村長約3公里的一條公路正在修建之中。村文化設施落后,1974年村集體捐工捐資修建了村小學,校園面積2畝,建筑面積350平方米,有教室4間。1989年村委籌資,村民投工架設了高、低壓線路,12個村民小組都通了電。村內主要姓氏有朱、王、劉、沈、于、李、吳等,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。全村有256戶,900人,其中男461人,女439人,其中勞動力460人。1999年全村總收入138萬元,人均純收入1600元。
【里仁村】 位于溪口鎮(zhèn)南部,東鄰茅坡村,西鄰雙峪村,南與同盟村交界,北與立功村接壤。由王家灣(二個組)、馬家埡、周家坡、煙家臺、七家莊、陳家峪、姚家等8個村民小組組成??偯娣e7698.4多畝,耕地面積609.1畝,旱澇保收面積200畝。全村森林覆蓋率為78%。全村地形較為復雜,地勢由東向西傾斜,境里有一條小溪通過。60年代修建了一座小水庫,現(xiàn)未蓄水。和愛村經立功村至本村學校的村級公路2000年基本完工。主要物產有稻谷、玉米、紅薯、油菜、黃豆、花生等。森林資源豐富,是溪口鎮(zhèn)主要的林業(yè)村,每年林業(yè)收入1萬多元。1987年,村自籌資金架通了電線,現(xiàn)全村農戶都照上了電燈。飲水情況較好,基本不缺水,且水質特好。村里辦學條件很差,雖然修建了學校,但地面、墻面都未完善,且村辦加工廠、藥店設在里面,因此教學條件只是一般水平。全村主要姓氏有王、朱、陳、唐、鄧、吳、姚、張、李等,村民多為土家族。全村共有155戶,593人,其中男301人,女292人,其中勞動力256人。1999年糧食產量451噸,總收入112萬元,人均純收入1650元。
【坪坦村】 位于溪口鎮(zhèn)西部澧水河畔,東鄰王家坪村,西鄰陽和鄉(xiāng)紅衛(wèi)村,南鄰陽和鄉(xiāng)雙峪村,北鄰陽和鄉(xiāng)東風村。由樟樹、新堰、長堰、中坪、康樂、興建、桃子崗等7個村民小組組成。全村總面積2506.2畝,耕地面積594.2畝,其中水田360畝,旱地240畝。另有河灘240畝。全村三面環(huán)水,地形成葫蘆狀,因地理位置高于河床,仍有部分面積不能旱澇保收。1966年村修建了一座水輪泵排水站,使360畝水田得以旱澇保收。為了防止長年旱災,后又配備了水泵3臺,70千瓦、22千瓦、11千瓦電動機各一臺,修建了一條長3700米的排水渠。主要物產有稻谷、玉米、甘蔗、柑桔、草莓等。1998年前修建校舍一棟,面積250平方米,因生源較少,于1998年與長潭村聯(lián)辦。全村通電率100%,69戶裝上了程控電話,70戶用上了自來水,60戶安裝了電視接收器,能看上多個電視節(jié)目。有一條村級公路,全長4.3公里。組組戶戶通公路。主要姓氏有朱、王、陳、汪、彭、于等。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。全村有202戶,843人,其中男433人,女410人,其中勞動力463人。1999年總收入139萬元,人均純收入1610元,糧食總產量370噸。
【巖門村】 位于溪口鎮(zhèn)西部,東抵長潭村,南鄰和愛村,西鄰云桂村,北抵澧水河。由冷水、張家灣、青龍崗、上巖板橋、下巖板橋、楊公井、巖門、檢家峪、楊家等9個村民小組組成??偯娣e6219.7畝,耕田面積610.1畝,旱澇保收面積124畝。森林覆蓋率25%。在初級社和高級社時修了20畝面積的水庫一座,全靠落雨集水,可灌溉面積245畝。1972年,村民集資投工在水庫上端打開一條150多米長的隧道,引進了山水和一小股泉水。由于資金缺乏,約有1500米長的渠道無法開通,以致大部分面積無法旱澇保收。2000年發(fā)生旱情,全村70%面積歉收。主要物產有稻谷、玉米、紅薯、小麥、油菜、苧麻等。1999年糧食總產量256噸。交通不甚方便,僅有一條溪口鎮(zhèn)至金巖鄉(xiāng)的公路通過該村。1978年,村民自籌資金1萬元,架起了高、低壓電線,照上電燈。1998年,村民自籌資金在巖板橋組架起抽水電排,修建兩個100立方米的蓄水池,7個村民小組基本上用上了自來水。村里文化設施落后。在1968年至1975年期間,先后修建教室4間,教師宿舍2間。由于學校設備和教學條件差,于1986年停辦。主要姓氏有張、朱、陳、楊、向等。大部分為土家族。全村173戶,549人,其中男294人,女255人,其中勞動力325人。1999年總收入88.13萬元,人均純收入1636元。
【和愛村】 位于溪口鎮(zhèn)西南部,東鄰長潭村,西鄰巖門村、云桂村,北抵新街居委會,南與立功村、崗頭村交界。由吳家、棕林、樅陽、巖腳、棉花、寶塔、大屋、漁家、紅巖、汪家、黃家、雷家等12個村民小組組成。全村總面積7409.2畝,耕地面積935畝,旱澇保收面積400畝。全村地處較偏僻,九渡溪穿過全村,地形呈長方形。全村12個村民小組居住溪河兩邊,平均海拔約350米。解放后修小型水庫2座,山塘9口,水面面積近15畝,現(xiàn)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400畝。主要物產有稻谷、小麥、玉米、紅薯、油菜、棉花等。村內原來不通公路,1998年鎮(zhèn)黨委、政府籌資60多萬元,于1999年5月修通了九渡溪公路7公里,全村6個村民小組直接受益,但目前還有6個村民小組沒有通路。1987年村自籌資金3萬元開始架電線,1990年全村通電,現(xiàn)有80%的農戶照上了電燈。村內主要姓氏有朱、吳、黃、雷、甘、邱、廖、鄧、姚、唐、李等,村民大多為土家族。全村250戶,942人,其中男480人,女462人,其中勞動力520人。1999年全村糧食總產量480噸,總收入145萬元,人均純收入1600元。
【茅坡村】 位于溪口鎮(zhèn)東南部,東鄰溪鄉(xiāng)迪莊村,南與溪鄉(xiāng)金竹村接壤,西與同盟村毗鄰,北抵里仁村。由大松樹、田咀崗、馬家屋場、巖子塔、土地埡、火焰崗、水凹等7個村民小組組成。全村總面積7679.3畝,耕地面積520.3畝,旱澇保收面積200畝。全村森林覆蓋率為80%。地理環(huán)境惡劣,山高坡險田地少。七十年代初,鑿穿了長280米的遂,修筑了寬40米,高20米的庫堤,建成了溪口鎮(zhèn)唯一的一座小二型水庫(水岔峪水庫),解決了馬家屋場、巖子塔、土地埡等部分組的灌溉問題。主要物產有稻谷、紅薯、板栗、茶葉、木材等。村內至今未通公路,仍舊是傳統(tǒng)的生產和生活方式,1989年依靠國家的扶持架通3公里的高壓線路,低壓線路至今未完工。全村尚有部分農戶未用電。1972年,村修建了一所村辦小學,校園面積2畝,建筑面積300平方米,現(xiàn)已成危房。村內主要姓氏有張、朱、姚、胡等。村民絕大部分為土家族。全村120戶,423人,其中男220人,女203人,其中勞動力210人。1999年全村糧食總產量370噸,總收入76萬元,人均純收入1590元。
【卓家山村】 位于溪口鎮(zhèn)東北部,東鄰南山坪鄉(xiāng),北鄰天橋村,南鄰溪鄉(xiāng)炭棚村,西鄰湖凹村。由下卓家山、上卓家山(二個組)、百棵灣、方向塔、陳子溪、楠竹園、王家?guī)X、大田組等9個村民小組組成。全村總面積13461.8畝,耕地面積952.9畝,旱澇保收面積185畝。森林覆蓋率為55%。全村地形復雜,崇山峻嶺,山坡地多,森林資源較豐富,有人工造林1000畝。1973年修建了溪口鎮(zhèn)至卓家山的公路。1991年村自籌資金48000元,架設了高、低壓線路,由于地處偏僻,目前仍有30個農戶沒有照上電燈。全村有20%的村民用上了自來水。村內文化設施落后,為改善辦學條件,1987年,村籌資修建了村小學,校園占地1.6畝,建筑面積330平方米。主要姓氏有李、王、鄧、向、覃、朱、宋、張、于、龔、唐、葉等。村民大多為土家族。全村134戶,461人,其中男221人,女240人,其中勞動力268人。1999年總收入76.70萬元,人均純收入1600元,糧食總產量363噸。
【渡坦村】 位于溪口鎮(zhèn)西南部,東鄰巖門村,西鄰永定區(qū)黃家鋪鄉(xiāng)安壩村,北鄰許家坊鄉(xiāng)南莊村,南鄰云桂村。由碼頭、楊柳、雙堰、楠木、觀音、馬灣、柳榔、中坪、南山、大泉、紅巖等11個村民小組組成。全村總面積8683畝,耕地面積1247畝。全村地形較為復雜,地勢低洼。1971年修鐵路時建了一條村道。1998年,受洪水的災害,由主管部門撥款修建了長600米、高1.5米、寬1.2米的攔水河壩,但還是達不到保護河壩的目的。主要物產有棉花、水稻、柑桔、油菜、玉米、苧麻。由于1972年修建枝柳鐵路,幾處水源被破壞,以致稻田影響十分大,至今因資金問題尚未解決,交通條件不甚發(fā)達。僅有一條毛路從境內通過。村里1978年自籌資金6萬元開始架設電線,已基本完工,現(xiàn)有大部分農戶用上了電。有20%的村民利用自然水源,埋設管道用上了自來水。1975年村集體捐工捐錢修建了村小學,面積3畝,建筑面積600平方米,有教室6間,教師住房8間。主要姓氏有張、莫、易、朱、李等,絕大部分是土家族。全村共414戶.1445人,其中男745人,女700人,其中勞動力612人。1999年總收入275萬元,人均純收入1605元。
【湖凹村】 位于溪口鎮(zhèn)中南部,東抵卓家山村,南與溪鄉(xiāng)炭棚村相交,西抵白巖村,北鄰天橋村。由楊家垴、吳家灣、蒿子埡、湖凹、塘灣、楊家、屋場灣、毛坡、金山埡、朱家灣、盧家、舒家凼、種嶺坡等13個村民小組組成。全村總面積9616畝,耕地面積1280.7畝,旱澇保收面積210畝。全村地形較為復雜,山坡多,田少,655畝水田中有430畝靠天下雨。六七十年代修水塘3口,改變了140畝面積靠天下雨的狀況。主要物產有稻谷、小麥、玉米、紅薯、油菜、黃豆等。村內交通不甚發(fā)達,只有溪口鎮(zhèn)至卓家山村一條公路從村中通過,各組都未通公路。1989年縣民委建整扶貧,架起了6公里的高、低壓線路,現(xiàn)全村80%的農戶用上了電。村內主要姓氏有朱、陳、趙、楊、盧等。村民都是土家族。全村210戶,835人,其中男425人,女410人,其中勞動力615人。1999年全村糧食總產量600萬噸,總收入136萬元,人均純收入1640元。
【二坊坪鄉(xiāng)】 位于慈利縣東南邊陲,北與零溪鎮(zhèn)交界,西南與桃源縣黃石鎮(zhèn)隔水相望,東與桃源縣郝坪鄉(xiāng)、九溪鄉(xiāng)毗連。境內山多水廣,綠樹成林,森林覆蓋率達68%??偯娣e97.5萬平方公里。耕地673公頃,其中水田590公頃,旱地83公頃,水面1560公頃。轄11個村,共2741戶,11432人,大部分為漢族,少數(shù)為土家族。境內屬丘陵地貌,四面環(huán)山,中間寬廣平坦,水陸交通便利。有直通常德的客運車,水路通桃源縣黃石鎮(zhèn)、鄰近的龍?zhí)逗渔?zhèn)。黃石水庫延伸境內的水面有18000畝,該鄉(xiāng)因勢利導,建成潭、東升、雙聯(lián)三個網(wǎng)箱養(yǎng)魚基地,發(fā)展網(wǎng)箱1000口,年產鮮魚800噸。因盛產優(yōu)質大米、茶油、花生、柑桔、麻鰱、紅鯉,素有“糧倉油海”、“魚米之鄉(xiāng)”的美譽。
【二坊坪村】 位于二坊坪鄉(xiāng)中部,東接高溪村,西抵新建村,南連雙聯(lián)村,北鄰黃沙坪村。轄雙峪、彭家埡、冉家坪、泉井、蔡家峪、羅家坪、陳家峪、楓樹灣、莫家榜、團神廟、汪家峪、羊角峪、胡家坪、巖灣、雙坪15個村民小組,全村總面積9255畝,耕地面積1390畝,旱澇保收面積800畝。森林覆蓋率達70%。金村地域廣,低山環(huán)境,山多田少。有70口堰塘,有水面積120畝。主要物產有稻谷、油菜、玉米、紅薯、茶油、柑桔等。1988年組組通公路,1982年戶戶照上了電燈,1999年下半年全村開通程控電話,全村基本上解決了人畜飲水問題。1996年建成村小學,校園面積2畝,建筑面積300平方米,有9間教室。主要姓氏有易、李、包、熊等。村民大部分為漢族。全村有367戶,1337人,其中男682人,女655人,勞動力700人。全村總收入290.26萬元,人均純收入1570元。
【雙聯(lián)村】 位于二坊坪鄉(xiāng)南部,東接占甲橋村,西連東升,南臨黃石水庫,北抵二坊坪村,西北鄰青葉。轄萬家峪、跑馬崗、塘士峪、龔家坪、易家凸、大灣、川埡、佘兒峪、黃家灣9個村民小組。全村總面積19252畝,耕地面積555畝,森林覆蓋率80%。全村有20口堰塘,水面面積60畝。屬于黃石水庫淹區(qū),水淹面積達6100畝,適合水產養(yǎng)殖,被鄉(xiāng)政府列為三大網(wǎng)箱養(yǎng)魚基地之一。主要物產有稻谷、紅薯、玉米、花生、茶油、油菜、柑桔、鮮魚等。1983年全村照上了電燈,1995年組組通公路,2000年5月全村開通程控電話。1984年建成村小學,校園面積1畝,建筑面積400平方米,有3間教室。主要姓氏有楊、黃、向等。大部分村民為土家族。全村有190戶,660人,其中男317人,女343人,勞動力312人。全村總收入139. 99萬元,人均純收入1640元。
【東升村】 位于二坊坪鄉(xiāng)西南部,東接雙聯(lián)村,西鄰龍?zhí)逗渔?zhèn)楠木村,南界桃源縣黃石鎮(zhèn),北抵青葉村。轄郝家峪、黃三峪、陳家峪、水庫、長灣、岸峪、胡家峪、大灣、包家臺9個村民小組。全村總面積15177畝,耕地面積450畝。全村森林覆蓋率達70%。該村一面靠山,三面環(huán)水,環(huán)境優(yōu)美。山多田少,屬于黃石水庫水淹區(qū),黃石水庫延伸至村內的水面4000多畝.特別適宜水產養(yǎng)殖。鄉(xiāng)政府將該村建成網(wǎng)箱養(yǎng)魚基地之一,盛產的鮮魚遠銷張家界常德。該村海拔76米,是張家界市最低處。主要物產有稻谷、紅薯、油菜、茶油、鮮魚等。1985年全村照上了電燈,1996年組組通公路,村民飲水靠水塘、泉水解決。主要姓氏有滿、李等。大部分村民為漢族。全村有153戶.535人,其中男265人,女270人,勞動力300人。全村總收入93.57萬元,人均純收入1570元。
【占甲橋村】 位于二坊坪鄉(xiāng)東南部,東界桃源縣,西接雙聯(lián)村,南鄰潭村,北抵盛德村。轄楊柳丘、白竹峪、八方峪、家家堰、大興寺、書坊峪、堰埡、大堰灣、朝門峪、八嶺崗、何家埡11個村民小組。全村總面積10134畝,耕地面積875畝,旱澇保收面積100畝。森林覆蓋率達90%。全村較為偏僻,山多田少。30口山塘有水面面積40畝,灌溉面積約400畝,八方峪組的40畝水田是盛德村境內的金星臺水庫灌溉的。主要物產有稻谷、玉米、紅薯、茶油、柑桔等。1982年全村照上了電燈。1998年,全村除與桃源縣交界的楊柳丘組未通公路外,其余各組都修通了簡易公路。2000年上半年,全村開通了程控電話。村民利用山塘、泉水解決飲水問題。1996年村集體捐工捐資修建了二層樓房的村小學,校園面積2畝,建筑面積556平方米,有5間教室。主要姓氏有王、詹、楊等。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。全村有260戶,940人,其中男476人,女464人,勞動力560人。全村總收入164.8萬元,人均純收入1603元。
【青葉村】 位于二坊坪鄉(xiāng)西部,東接二坊坪村,南鄰雙聯(lián)村、東升村,西界景龍橋鄉(xiāng),北抵新建村。轄陳家坪、歐家峪、吳家峪、徐家峪、青葉、段家灣、中坪、杜家灣、樟樹埡、柳樹峪、中心11個村民小組。全村總面積8175畝,耕地面積608畝,旱澇保收面積91畝。全村森林覆蓋率達95%。全村山多田少水面廣,屬黃石水庫水淹區(qū)。黃石水庫延伸村內的水面達700畝,適于網(wǎng)箱養(yǎng)魚或蓄塘養(yǎng)魚。1995年實現(xiàn)了主要物產有稻谷、油菜、花生、茶油、柑桔、鮮魚。組組通公路,1991年戶戶照上了電燈,1999年下半年全村開通程控電話。村民利用堰塘、水池解決飲水問題。1995年建成村小學,校園面積1畝,建筑面積320平方米,有4間教室。主要姓氏有李、杜、楊。大部分村民為土家族。全村有204戶,720人,其中男365人,女355人,勞動力350人。1999年總收入112. 41萬元,人均純收入1460元。
【巖屋峪村】 位于二坊坪鄉(xiāng)北部,東界桃源縣,西接黃沙坪村,南連高溪村,北鄰零溪鎮(zhèn)墨園村。轄李家灣、木子溪、巖屋峪、硫酸灣、七丘田、上豐坡、下豐坡、油榨灣8個村民小組。全村總面積17910畝,耕地面積520畝,旱澇保收面積100畝。全村森林覆蓋率為20%。全村屬高山環(huán)境,山多田少,地勢險要。全村堰塘有水面20畝。2000年在市工商銀行的支持下,修建了一條長7000米,寬0,5米,高0.6米的高標準水渠,解決了4個組的人畜飲水和農田灌溉問題。主要物產有稻谷、紅薯、花生、油菜、玉米、柑桔、茶油。1998年全村照上了電燈。上豐坡和油榨灣組至今未通公路,村民依然靠肩挑背負,上豐坡、七丘田村民用水極不方便,完全靠天飲水。1976年建成了村小學,2000年對校舍進行了維修,校園面積2畝,建筑面積560平方米,有2間教室。主要姓氏有張、田、周等。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。全村有136戶,449人,其中男294人,女155人,勞動力283人。1999年總收入81. 36萬元,人均純收入1420元。

潭村】 位于二坊坪鄉(xiāng)東南部,東界桃源縣郝坪鄉(xiāng),西接雙聯(lián)村,北連占甲橋村,南抵桃源縣黃石鎮(zhèn)。轄張家峪、漢池峪、泊峪、大堰凸、羅家灣、石泊峪、長沙峪、紅土灣、潭坪、梅子峪10個村民小組??偯娣e19451畝,耕地面積534畝,旱澇保收面積100畝。全村森林覆蓋率為70%。該村三面環(huán)山,山多田少水面廣,屬黃石水庫水淹區(qū),水淹面積5300畝。30口山塘有水面15畝。主要物產有稻谷、紅薯、玉米、花生、茶油、油菜、柑桔、鮮魚等。1978年全村照上了電燈。目前潭坪、梅子峪、紅土灣3個組未通公路。1968年建成村小學,校園面積l畝,建筑面積300平方米,有3間教室。主要姓氏有李、王等。村民大部分為漢族。全村有191戶,685人,其中男330人,女355人,勞動力320人。1999年總收入110. 02萬元,人均純收入1600元。

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

  免責聲明: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,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編輯或轉載稿件,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。其原創(chuàng)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分享到:

復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
分享到: